2018年4月14日上午,由廣東省石油與精細化工研究院、廣業集團下屬廣東廣業云硫礦業有限公司牽頭、日本株式會社山田養峰場資助,日本橫濱國立大學、廣州普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、廣州品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提供技術產品支持,中日志愿者共同參與的“中日友好云浮硫鐵礦尾礦宮脅法自然林恢復”礦山復綠活動在云硫集團采選公司排土場順利進行。山田養峰場執行董事北川博道、橫濱市立大學教授藤原一繪、云硫礦業總經理林欽河、廣東省石油與精細化工研究院院長麥裕良及各參與單位志愿者共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植樹活動。
中日友好云浮硫鐵礦尾礦宮脅法自然林恢復項目經多方努力和籌備,于2015年3月正式啟幕。該項目為期5年,以宮脅植樹法結合省化工院及普淳環保的土壤修復與治理技術,每年種植20000株以上樹苗,在硫鐵尾礦惡劣的酸性土質條件下實現植株的高存活和快速生長,計劃到2019年初步實現礦山10萬棵自然林恢復的示范。
四年來,復綠項目得到參與單位的大力支持,已種植樹苗74000棵,復綠面積22000多平方米,一年期樹苗已達1.5米,三年期樹苗已超過3米,樹苗存活率高達95%。項目吸引了逾800人次的中日志愿者參加,不僅開創了廣東以自然林恢復實現礦山復綠的先例,更搭建起中日民間交流的友好橋梁。
“宮脅植樹法”是由享譽世界的植物生態學家、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、日本國際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宮脅昭先生提出的植樹方法。該方法是按照自然恢復途徑——利用植物競爭、共生、耐受法則,將不同物種進行混植、密植。因為每種植物的生長對策不同,植物之間相互影響、相互作用,生長更快。植物栽植以后,只需在前3年進行管理,之后則可任憑其自然生長。宮脅昭教授曾獲得在環境領域有諾貝爾獎之稱的“藍色地球獎”。作為“鄉土森林”概念的創導者,宮脅教授迄今已在世界范圍內超過1700個地方種植了大約4000萬棵樹苗。
(環境中心)
綜合新聞
還礦山一片自然森林,盡企業一份社會責任--第四屆中日友好云浮硫鐵礦尾礦宮脅法自然林恢復植樹活動
2018年4月14日上午,由廣東省石油與精細化工研究院、廣業集團下屬廣東廣業云硫礦業有限公司牽頭、日本株式會社山田養峰場資助,日本橫濱國立大學、廣州普淳環保科技有限公司、廣州品康源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聯合提供技術產品支持,中日志愿者共同參與的“中日友好云浮硫鐵礦尾礦宮脅法自然林恢復”礦山復綠活動在云硫集團采選公司排土場順利進行。山田養峰場執行董事北川博道、橫濱市立大學教授藤原一繪、云硫礦業總經理林欽河、廣東省石油與精細化工研究院院長麥裕良及各參與單位志愿者共100多人參加了本次植樹活動。
中日友好云浮硫鐵礦尾礦宮脅法自然林恢復項目經多方努力和籌備,于2015年3月正式啟幕。該項目為期5年,以宮脅植樹法結合省化工院及普淳環保的土壤修復與治理技術,每年種植20000株以上樹苗,在硫鐵尾礦惡劣的酸性土質條件下實現植株的高存活和快速生長,計劃到2019年初步實現礦山10萬棵自然林恢復的示范。
四年來,復綠項目得到參與單位的大力支持,已種植樹苗74000棵,復綠面積22000多平方米,一年期樹苗已達1.5米,三年期樹苗已超過3米,樹苗存活率高達95%。項目吸引了逾800人次的中日志愿者參加,不僅開創了廣東以自然林恢復實現礦山復綠的先例,更搭建起中日民間交流的友好橋梁。
“宮脅植樹法”是由享譽世界的植物生態學家、日本橫濱國立大學名譽教授、日本國際生態學研究所所長宮脅昭先生提出的植樹方法。該方法是按照自然恢復途徑——利用植物競爭、共生、耐受法則,將不同物種進行混植、密植。因為每種植物的生長對策不同,植物之間相互影響、相互作用,生長更快。植物栽植以后,只需在前3年進行管理,之后則可任憑其自然生長。宮脅昭教授曾獲得在環境領域有諾貝爾獎之稱的“藍色地球獎”。作為“鄉土森林”概念的創導者,宮脅教授迄今已在世界范圍內超過1700個地方種植了大約4000萬棵樹苗。
(環境中心)